星期一, 3月 10, 2008

給新手父母(2) - 再談哭泣

我經常聽到身邊的新手父母說,他們會放任孩子去哭,不理他,甚至是剛出生的嬰孩就這樣對待他們。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有對年輕夫婦的孩子出生後,聽信一本書的說法(而且這本書還是別人大力推薦給他們的),要訓練孩子四小時才吃一次,所以孩子哭時就放著他不管,任他去哭,但是又實在覺得不忍心,於是來問我太太的意見。我們覺得很不可思議,因為這種說法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了,後來發現有這種觀念的人大都是看一本叫做「從零歲開始」的書,依照書中的內容照表操課。坦白講,只要你好好地給孩子吃,基本上他都會長大,不管過程如何。就算你放著讓他哭到鄰居叫警察,他終究還是會長大,問題在於:有必要這樣對待你的孩子嗎?

放著讓嬰兒哭、不去理他的父母還有另外一個理由,說是要從小訓練他獨立。我舉一個例子:假設現在你是一個無法行動的人,吃喝拉撒都只能靠別人幫助你,而你與他們惟一的溝通方式就是哭。然後照顧你的人說你應該學習獨立,所以無論你是什麼原因而哭,他都按照自己訂的一套時間程序來餵你、幫你換衣服等等。你覺得如何?我相信如果有看護用這種方式去照顧病人,早就被炒魷魚了。

那麼,主張在嬰兒出生起就開始訓練他獨立的父母是怎麼回事?

訓練孩子獨立是必要的,讓他們養成正常睡眠模式也是必要的,但.是!那是有合適的時間的,不是在嬰兒出生就開始。就像你會等到孩子的手發育到一個地步才開始要他們學寫字一樣,學習獨立、學習睡眠都是要等到一定時候才開始。

如果有些讀者覺得書上這樣講,一定沒有錯,那麼以下我引用另一本書:《新生兒父母手冊》(Eisenberg, Murkoff, Hathaway著,劉慧玉、杜墨瑋、吳佩芬譯,遠流出版公司,1996)的內容,讓你知道還有別的主張:

====以下是引文

第一個月
及早養成孩子正常的睡眠模式很重要,但不是這麼早。你的孩子才剛開始認識這個世界,而首件要事便是:知道你隨時會在她身旁,給她充份的安全感。...所以,你可以開始計劃訓練她的事,但還不要把她一個人丟在那裡哭。(p125)

第三個月
哭是寶寶能夠影響這世界的唯一手段...如果你總是忽略他的哭聲,寶寶不僅會有無力感,更有毫無價值感。雖然有時候你的回應似乎沒有作用,但天長日久,他哭的時間會越來越少;而且有研究指出:一哭就會有人關懷的寶寶,長到學步時會哭得比較少。此外,被放著一個人自己大哭的寶寶,再去哄他也變得相當困難。當然,這也不是說你必須放下手中一切去看孩子為什麼哭,偶而任他哭一下無傷大雅-只要確定他是處於安全狀態下即可。

有的人擔心這樣會寵壞小孩;這麼小的嬰孩是不會被寵壞的。相反的,在初期幾個月當中得到大量關愛和注意的寶寶,心智發展較為迅速;得不到者,則傾向依賴心強。(p.134)

====引文結束

我還是要說,無論你採用那一個論點,只要你滿足小孩的基本需求,原則上他們都會長大。但我認為,嬰兒時期、童年時期都只有一次,為何不讓孩子(嬰兒)過得快樂一點?

第一段中提到的那對夫婦,先決定聽我們的意見,然後又去找書看。最後他們來告訴我們,他們找到一本書的內容和我們的主張一樣。我並不是要強調我們的主張和誰一樣,重點在於:如果你只看了一本書就完全奉為圭臬,明明書中的內容和你的父母天性相悖也毫不質疑,那你也未免太好說話了。你的心告訴你應該如何愛小孩,最起碼你應該用你的心來檢視書上說的內容。

最後我還是要強調,我認為在孩子獨立之前,為人父母者沒有自私的權利。當然為人父母者仍然需要生活空間,但是必須視孩子的獨立程度而有所犧牲。當你的孩子一切都還需要你照顧時(嬰兒時期),你的犧牲就比較多,比較大。等到孩子開始會爬,會走了,父母就可以獲得較多的自由空間,然而孩子會爬會走也不過是幾個月大的時候就會了,因此父母就開始擁有越來越多的空間。如果你能夠找到支援的同儕團體(例如另一對好友夫婦,或是很棒的褓姆),你會擁有更大的空間。等到孩子上國中,高中,大學,你的天空更形開闊。但是,不能凡事只為自己想;現在你不理小孩,以後孩子就不會理你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