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11月 12, 2006

聖誕快樂

 
聖誕節快到了,貼一張去年Samuel的糜鹿照,預祝大家聖誕快樂! Posted by Picasa

星期五, 11月 10, 2006

斷奶

Samuel開始斷奶了。和太太談起這件事,她說她很捨不得,因為一旦斷奶,孩子再也不會回頭;惟一會留戀這種關係的人,只有媽媽。

在Samuel晚上不喝母奶睡覺的第一個晚上,在Samuel睡著後,我走到他旁邊,看著他睡著的臉,其實心裡有些難過。他的睡前行程都是很固定的:換好尿布,告訴他再玩五分鐘就要睡覺。五分鐘到了,他就會自己說要去睡覺(如果那時候他媽媽還沒有到床上去等他,他就會招手叫她)。然後我抱著他,讓他臉朝下橫躺在我的手臂上,像坐海盜船那樣搖晃三次,然後帶著他「飛」到床上,飛到媽媽的懷裡;然後他會和我道晚安,媽媽帶他禱告,最後吃(母)奶,睡覺。Samuel很期待也很享受這段吃母奶的時間;我心裡的感覺是要他斷奶彷彿剝奪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項樂趣,所以覺得有點難過。但是我也知道這是必經之路,而且在斷奶之後,他會有更寬闊的路。對我們而言也是。

我翻譯過一本書,書中有如下一段文字:

如果你停下來仔細思考,就會發現父母親必須在兒女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放開他們。出生時要 做剪斷臍帶這件小事。喀嚓!從受孕的那個神聖時刻開始,兩個生命系統就擁有錯綜複雜而親 密的分享。然後……喀嚓!這樣的分享結束了。突然間,你懷抱著一個小小的獨立生命系統。 一個可愛的小人兒。

在未來的年間,有更多、更多這一類的喀嚓事件,不是嗎?

在出生之後,孩子會斷奶,從母親的乳房轉移到奶瓶。改吃南瓜泥和其它這一類的飲食問題。 它是許多經過練習的放手之一。
(柔情鐵漢,雅歌出版社)

現在我們開始放手了。就像上個禮拜(2006.11.05),Samuel第一次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參加完全程兒童主日學。我們都很高興,但是我的心裡也有一點點失落,知道Samuel朝著獨立又邁進一步。總有一天,他不會再是那個一直黏著我的小孩。

若要他展翅高飛,我們就必須放手。

星期四, 11月 02, 2006

理性與感性

寫完「噎著」那一篇之後,突然想起Samuel還沒有出生之前發生的一件事。

那次是有朋友生小孩(吧?),我們一群人去探望。同行的包括我們夫婦在內至少有三對夫婦,而另外兩對夫婦都各帶了一個小孩去。小孩都不大,好像是三歲多吧,就是言語已經能夠表達,而且可以自己跑來跑去、已經走得很穩的,但還不到上小學的程度。看完朋友,要回家時,我們去等電梯。電梯到達,大人們不知道為什麼站在電梯門口沒進去,耽擱了一下;那兩個小朋友竟然自己跑進電梯裡,電梯門一關,就下樓去了。大人大驚失色,我們彷彿可以聽到小孩在電梯裡大哭的聲音。我們還沒有小孩的站在那裡,一時反應不過來;兩個爸爸站在電梯門口,好像在等下一班電梯,又好像在講不會有事。不過兩個媽媽已經從樓梯衝到樓下的電梯門口去救小孩了。

這件事給我的體會是:或許是性別使然,父親多半站在理性的角度去看事情,而母親則會因情感的反應而迅速採取直覺的行動,雖然那看起來可能不夠理性。對比到Samuel噎著的事情來看,我覺得理性的訓練(如噎著的急救技巧)如果沒有強化到直覺反應的地步,在那種緊急的情況下,恐怕很容易被打亂。或許在這種時候,感性的直覺反應可能比較有效。就像那兩個衝到樓下去的媽媽,其實她們衝下去也不能改變小孩在電梯裡的事實,但是等到電梯門一開,她們就能在門口迎接孩子,安慰他們。

我不是要說孰是孰非,只是覺得父親和母親、理性和感性的反應,很有趣。

星期三, 11月 01, 2006

噎著

中秋節時回老家,很難得地一家人都在,到我妹的新家去烤肉。

那晚烤的內容實在特別,族繁不及備載。重點是Samuel蠻高興的,因為我妹家有兩隻狗,還有刺蝟,對他來說都是很有趣的東西。當然他也是在我身上爬上爬下,吃東西,要我抱他去東看西看。

突然間我發現他噎著了。我一面拍他的背,一面心念電轉:如果噎住的東西沒有吐出來,要怎麼辦?要用什麼急救法?那時候我只想起把小孩頭下腳上地抓起來的方法,而且還不確定這樣做是對是錯。就在那一瞬間,我感到驚惶-如果Samuel真的嚴重地噎著了,我竟然沒有任何對策可以救他。那是一種很恐怖的感覺。

我記得每次看ER或Grey’s Anatomy,看到那些醫生可以看著重症患者,馬不停蹄地下令注射這個注射那個,我都很感佩服;他們要經歷怎樣的訓練,才能在看到生命在眼前幾近逝去的同時,還能鎮定地下達急救指令,而且還不會錯。這次Samuel噎著的事件讓我清楚看見,我真的束手無策。

當然Samuel沒事。我有補救措拖嗎?有的,當然去查查小孩噎著時有那些處理方法。但是坦白說,萬一真的發生了,我實在不大確定我能想起來多少。

I am King of the world!

話說之前曾經寫過一個無聊之作,論我家眾成員的地位。不過呢,最近這一陣子(有好一陣子了)似乎情況略有改變。

因為我們家兒子很黏我(見「黏不拉搭」一文),太太很愛我,家中貓狗又對我唯命是從(據太太的說法,因為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)。所以我成了全家的中心(竊笑中)。

I am King of the world! (即使這個world不過是那小小方寸斗室)

P.S. 希望不會遇到沈船才好….

P.S. 2. 有人不知道這句台詞的出處嗎?

拿膠帶

今天發生一件很有趣的事。

有人給了Samuel一個玩具電子琴,情況不是很好,裝電池的蓋子必須用膠帶黏住才不會掉下來。因為要撕掉膠帶才能換電池,所以電池沒電了也一直沒去換。

這兩天因為買了新電池,而且Samuel特喜歡會出音樂的東西,所以就決定把那台電子琴的電池換新。我把膠帶撕下,先黏在櫃子上,然後把琴拿到距離約有兩公尺遠處的地上換電池。在這過程中,Samuel都站在一旁看著。

後來換好電池,換他媽媽把蓋子裝回去。她低著頭把電池蓋裝好,一抬頭,Samuel已經拿著剛才我暫時黏在櫃子上的膠帶站在她面前,要把膠帶拿給她。我們都十分驚奇;我太太說:「我正想要Samuel去把膠帶撕下來給我呢!」當然,大家都很高興,尤其是Samuel,受到鼓勵,更是高興得不得了。

我搖動你的手

有一首和禱告有關的詩歌,它的歌詞是:「每一次我禱告,我搖動你的手;禱告作的事,我的手不能做。」有的人覺得我們怎麼可能搖動神的手?不過在和Samuel相處的過程中,我倒有了體會。

Samuel在面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,或是不確定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時,會拉我的手,要我幫他做。這就是了!並不是因為他拉得動我的手,要指使我去做什麼事;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做不到,所以才拉我的手,要我幫助他。而我因為知道他的需要,因此我動手幫助他做到他做不到的事。

我們與神也是如此;並不是因為我們有力量可以搖動神的手,而是因為當我們向上帝呼求時,上帝知道我們的需求,並且求告祂,因此祂為我們動手。